棒棒鸡这个名字,是明清时期由民间流传而来的,那时候售卖棒棒鸡需要用到棒子捶打鸡肉,之后大家就称这种食物为棒棒鸡了。棒棒鸡是以鸡胸肉为主料,以盐、生抽、糖等为辅料烹饪而成的。
相传明清时期,在雅安的偏远山区,有人特好美食,经过长期的钻研和汤料搭配实践,烹制的鸡肉味道上佳,绝密高汤与红油飘香,让人垂涎欲滴。
但是当时生产力落后,鸡肉是一种奢侈享受,只在逢年过节才吃上一次,所以有人想出妙招,把整只鸡切成很多薄片,按片销售,结果销量出奇的好,“鸡片”从此名声大嘈。
此后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仅凭菜刀无法将每片鸡肉切匀,顾客在购买时也常挑剔大小。于是,商家用小木棒作为标准,将鸡切成均匀薄片,保证每个顾客购买到的鸡片厚薄一致,鸡肉也更加入味。
商家在宰切时,一人持刀一人持棒,两人配合默契;木棒敲击刀背时,发出的声音随力量轻重而变化,抑扬顿挫,自成节奏,给人以聆听乐曲般的感觉,故名“棒棒鸡”。
制作棒棒鸡要先准备好鸡胸肉和各种调料。
在锅内添加没过鸡胸肉的水,加两片生姜和葱段,大火煮开,转小火煮8分钟左右至鸡肉熟透;取出鸡胸肉过凉开水,用木棒轻轻捶打,使肉变得松软,然后用手将肉拆成细丝。葱白切成细丝铺在盘底,在上面摆上拆好的鸡丝。
用盐、生抽、糖、香油、花椒粉、辣椒油、芝麻酱、熟芝麻、一勺煮鸡的汤调成汁儿,淋在鸡丝上,拌匀就可以食用了。
鸡胸肉相对于鸡腿肉来说,口感上有些柴,所以在制作棒棒鸡时,要多用棒敲打一会,这样可以把鸡肉捶松,使得调料容易入味,食时咀嚼省力。由于调味料的充分浸润,吃到嘴里的鸡肉口感好,麻、辣、鲜、香、甜一应俱全,让嘴巴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