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养生需注意五点

1、春捂“捂”到恰好:

雨水节气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预防“倒春寒”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专家介绍,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2、雨水节气注意调养脾胃:

雨水时节,养生应该着重强调“调养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

据养生专家介绍,五行学说中对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解释是: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因此“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都是肝木克脾土。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影响下雪的因素

2021-3-18 13:55:48

生活百科

倒春防寒保暖要学会捂

2021-3-18 13:55:50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