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胶体吗
牛奶是胶体。主要依据是:
1、将牛奶放到滤纸上过滤不会被滤为溶质和清夜,
2、牛奶久置不会发生分层而乳浊液则会发生分层。
3、牛奶遇到酸性物质,比如橙汁,或是其他酸性的水果时会凝聚。
以上三条是胶体的主要物理区分手段,也是胶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牛奶是胶体还是乳浊液
牛奶是一种复杂的液态分散体系。牛奶含多种成分,其中脂肪和水形成乳浊液,酪素和乳蛋白均形成胶体,乳糖形成溶液。故而,其不为胶体而是浊液。胶体都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豆浆就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牛奶就无法产生。
1、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所以,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2、浊液定义:
浊液属于分散系的一种,其分散质粒度>100nm。例如土和植物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都是浑浊液体,即浊液,其中土为悬浊液,植物油为乳浊液。悬浊液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出现分层(即分散质粒子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下来)。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为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出现液体上下分层的现象。
3、胶体定义:
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喝纯牛奶的好处和坏处
1、喝纯牛奶的好处
第一,牛奶对人体有镇静安神作用。人吃过牛奶后会感到有一种镇定感,故晚间临睡前喝一杯牛奶后会起到安神促眠作用。
第二,牛奶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痊愈。牛奶还有抗胃癌功能。
第三,牛奶及发酵的酸牛奶都可以减少癌变的机率。在致癌的物质中有85%是变异原性机制,所以,经常的喝牛奶或者是喝酸牛奶都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第四,婴幼儿喝牛奶能促进智力发育。牛奶中的乳糖被消化解时生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半乳糖是构成脑和神经组织的一种成分。所以,牛奶能促进智力发育。
2、喝纯牛奶的坏处
常喝牛奶容易致前列腺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与每天从奶制品中摄入150毫克钙的男性相比,每天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1,25-二羟维生素D3(有抗前列腺癌作用)浓度显着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上升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