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怎么回事
物理变化
蜂蜜含有180多种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结晶是因为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形成结晶核,并逐渐壮大、形成结晶粒,许多结晶粒便构成了我们肉眼所见的结晶。蜂蜜结晶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就像水结冰一样,其营养成分和价值都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品质,也并非掺假变质,可以放心食用。什么原因会引起结晶?蜜种和温度影响大。好蜂蜜是活的,会有各种变化。蜂蜜结晶也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和蜂蜜的品种、保存的温度、蜂蜜的波美度等都有一定关系。13~14℃下,是蜂蜜最容易结晶的温度。一般来说,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一些的蜜种,比如椴树蜜、金沙蜜比较容易结晶;而水白蜜、枇杷蜜等果糖含量高的蜂蜜不容易结晶。
蜂蜜结晶怎么办
蜂蜜结晶最简单的恢复办法是加热,加热后葡萄糖的溶解率会升高,哪些原本有序排列在一起的葡萄糖分子便会重新分散到蜂蜜中,而蜂蜜也会逐渐恢复成为浓稠的液体状,若温度降下来后过段时间这些葡萄糖分子又会重新集合在一起而出现结晶现象,但注意温度必须低于60℃,否则会破坏蜂蜜的中的营养成分,也可放置到夏天便会自然恢复。
总结:蜂蜜结晶是蜂蜜特有的一种物理现象,与水在低温时变成冰是一样的道理,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也没有造成任何营养损失或破坏,因此蜂蜜结晶完全不会影响食用。
蜂蜜低于多少度结晶
一般蜂蜜存放的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开始出现结晶,环境温度高于27摄氏度的时候结晶停止,结晶的蜂蜜在环境温度40摄氏度以上时开始出现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