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

主流的说法是,粽子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相传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纷纷将饭团投进水里,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团,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承袭传统的表现。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私家车多少年报废

2023-7-1 2:45:09

生活百科

京剧的四大名旦是什么

2023-7-1 2:45:14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