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莘莘学子下一句是什么
莘莘学子下一句是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意思: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莘莘学子”出自教育家吴玉章的《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莘莘学子,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游学成风,他们便大批地来到日本。“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宽些。例如,《国语》引述过《周诗》“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只用于形容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一词。- 6
- 0
-
科举制对教育有影响吗
1、在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在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对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的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 19
- 0
-
清朝的科举制度和它的影响的说法
1、清朝科举考试在雍正以前,为优待满族旗人,将科举分为满汉两榜,旗人考试较容易,考满汉翻译一篇,也叫翻译科,雍正时期,为缓和反清情绪,取消了二榜制,无论满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叫正途出身,为力求公平取士,防止科举考试作弊,清代还修纂了一部《钦定科场条例》,对科举作了详尽的规定,清代科举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内容和明朝一样主要是以八股文为主。2、积极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 36
- 0
-
列出科举制度的概念和积极作用
1、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2、科举的积极作用:第一在政治方面,科举制度大幅度的改善了以前封建王朝的用人制度,使得一些拥有真正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当中担任职务。第二在教育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度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 24
- 0
-
古代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古代秀才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学历。古代实行科举制,科举制首创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完善,以明清时期的科试为例,考试总共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级。在科举制当中,一开始是进行童试,目的是先刷掉文盲,表明通过者有基本的文化水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中考和高考,主要分为县、府、院三次考试。秀才是什么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曾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与推举人才,…- 27
- 0
-
蟾宫折桂下一句是(蟾宫折桂下一句是什么)
1、“蟾宫折桂”的下一句是:“玉兔登天 ”。蟾宫折桂的意思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2、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3、释义:郤诜说:“我认为在贤良对策这方面,是天底下最好的。就好像是桂林中的一枝,昆仑山上的玉一样。”4、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 38
- 0
-
金榜题名意思(金榜题名的现代意思)
1、现代意思是科举考试得中的意思。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所谓“金榜题名”就是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2、“金榜题名”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3、译文:今日科举考试被录取,春天还是那个春天(意思暗指物是人非),花从中有美女频频来访,为何事独自一人重来这里回顾?- 27
- 0
-
儒林外史简介(儒林外史15个人物介绍)
1、范进南海人,进士,官至山东学道。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2、匡超人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 166
- 0
-
汉字题的组词(题的组词)
1、问题[wèn tí] 指要求必须做出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事情。2、小题大做[xiǎo tí dà zuò]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也作“小题大作”。3、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 金榜:也叫黄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录取名单的榜。指科举得中。4、借题发挥[jiè tí fā huī] 借着某一件事情为题目来发表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与此事无关的议论。也指假借某事…- 0
- 0
-
汉字金组词(金字组词)
1、金口玉言[jīn kǒu yù yán] 古时称皇帝讲的话。后来泛指说话不能改变。2、金瓯无缺[jīn ōu wú quē] 金瓯:金属的盛酒器皿,借指国土。比喻国土完整。3、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 金榜:也叫黄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录取名单的榜。指科举得中。4、众口铄金[zhòng kǒu shuò jīn]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也比喻众口同声可混…- 46
- 0
-
孔乙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角,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2、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样性格的人物,毫无疑问是一个悲剧形象。他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死要面子,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 28
- 0
-
名落孙山的孙山是指什么
1、孙山指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个参加科举的人叫孙山。名落孙山:用以比喻投考未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2、出自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3、译文: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 20
- 0
-
诗圣是哪个诗人的称号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举,没有考中。哪怕是向皇帝献赋,找贵人帮忙推荐,也一直官场不得志。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了,他不得已,辗转多地。后来辞官去躲避战乱。大…- 2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