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断片儿”是怎么回事?

经常喝醉的人一定对“断片儿”并不陌生,这个翻译为“Blackout”的词汇,生动地形容出了那种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的状况。

不过虽然此时的大脑就像一台黑了屏的录像机,但身体却反倒能像摆脱了“指挥中心”的管控般,在“断片儿”后做出一些如脱缰的野马般不受控制的事情。那么,为什么酒精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呢?

首先,酒中的酒精、杂醇油等物质具有刺激和麻痹的作用,但少量饮用只会使人微醺,产生陶陶然之感。

不过,随着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100mg/dl时,人们就会开始放飞自我,可表现为不自主地话痨,精神十分亢奋等。

而在继续饮酒直至血液中酒精浓度上升到300mg/dl的过程中,皮下中枢和小脑被酒精攻占,即使头脑发晕也依然会让人的精神十分亢奋,同时四肢可能会变得不协调,让人有“控制不住我寄几”的感觉。

如果这时再继续喝的话,则会直接让大脑彻底死机,俗称「断片儿」。

这时酒精麻痹了海马体,切断了它与其他细胞的联系,有人会表现得十分安静,但有些人却会仿佛被“附身”般做出一些十分“蛇精病”的行为,不过无论如何他们的所见所闻都并不会被大脑记录——断片后记忆会随之消失,直达宿醉后的天明。

此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的专家曾就“断片儿”发表过一篇《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ofNeuroscience)做出解释:“位于海马回负责形成记忆的细胞在酒精水平极大提高时会丧失与其他脑细胞的联系。”

换句话说就是酒精等物质会影响到海马体神经的和传递,从而让这个掌管着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转化的关键器官暂时“失灵”,导致我们的记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储存。

只是,或许是为了“借酒忘忧”,很多时候“断片儿”反倒成了很多人刻意追求的一种状态,这种追捧也让各种“断片酒”、“失身酒”销量惊人,但事实上血液内堆积过多的酒精,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是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血液酒精浓度(BAC),其实就是用于法律或医学目的度量酒精中毒的指标。而当血液酒精浓度达到300mg/dl,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断片儿”程度时,会因人而异。

说到这里,还是要提到那句老话——小酒怡情,大酒伤身!珍惜生命,远离“断片儿”哦!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烘焙酒知识

一款好的葡萄酒?

2021-12-2 5:26:19

烘焙酒知识

盲品如何识别赤霞珠、梅洛与黑皮诺?

2021-12-2 5:26:24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