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通人一日三餐吃:雕胡米、小米、黍、稷、粱等。
1、雕胡米
雕胡米,即菰米,植物菰(茭白)的籽实。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集解﹞引苏颂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2、小米
古代北方百姓的日常食用谷类主要是小米。大米不在日常食用的范围之内,只有在喜庆节日时候特地吃一次大米。另外,山芋、山药等块根类植物平时也不在日常食物之列,但在饥荒时可以代替谷物充饥。
3、黍
黍是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俗称黄米。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性黏,可酿酒,杜甫《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4、稷
稷本义是一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一说为不粘的黍。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
5、粱
粱是中国古代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现在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在温度22-30℃,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均可生长。